拒絕瘦肉精 卻天天餵皮膚添加物?
瘦肉精事件引發國內軒然大波,在經過幾次食品安全風暴之後,大家對於一天三餐的食物,是不是含有添加物已經有相當的警戒程度,但這些高風險因子,卻不是只會從嘴巴吸收,天天接觸的皮膚清潔、保養用品,若含有添加物,對於敏感肌、孕婦、兒童,一樣具有危害風險,除了注意吃的安全,也應該注意皮膚的安全!

使用者:為什麼會有添加物這種東西?
Sensist: 添加物多半是商業行為的考量,像是瘦肉精就是為了幫助動物長出瘦肉,提升產肉率,增加商業效益。研究數據雖然顯示,在動物體內會有一定的代謝程度,但不添加使用,動物也是會產肉,肉品的風味其實更佳,但這單純就是商業目的,提供的產品也就不同;而保養品中,最常用的就是香精,是因為普遍認為,有香味的東西比較高級,但就如大自然中美味的海魚,最高級、最新鮮的食材,一定是用清蒸品嘗原味,其次才拿去紅燒或調味,其實香精就如同調味劑還有另外一個功能,就是為了蓋掉產品因雜質而產生的不好氣味,這些都是消費者不需要的多餘成分,只有少數選材非常講究的保養品,才能做到無添加香精且無味的標準。
使用者:所以應該盡量避免添加物?
Sensist:添加物一定要盡量避免。主要是因為根據目前的商品標示規範,只需寫出大分類,例如「香精」、「香料」、「增稠劑等這些大項目,然而最常見的例子是成分列表只標示了一項「香精(Perfume)」,但實際上「香精」這個項目中卻包含多種成分,而消費者在選購產品的時候,往往是沒有辦法清楚分辨的,而在這些未知的多種成分中,廠商可能也搞不清楚細節,當然更無法保證不會誘發過敏反應或傷害人體,所以添加物越多,成分就會越複雜,目前大家對食品添加物已有警覺,但天天使用的清潔品、保養品添加物,透過皮膚吸收的危險性不亞於食品添加物,選用上也要當心留意。

使用者:可以談一下皮膚吸收的危險性?
Sensist:幾次食安風暴後,消費者對食品添加物已有警覺,大不了可以拒絕不吃,就可以避開經「口」的添加物,但人體的吸收途徑不是只有嘴巴,肌膚也有約10-40%的經「皮」吸收率,特別在於有傷口時,吸收率還要倍增,且不是只有塗抹部位才受影響,皮膚吸收後會跟口服一樣,透過血管全身循環,這些添加物進入全身性循環,對於敏感性肌膚、孕婦、嬰幼兒,就會引發過敏不適反應,同時,相較經「口」來說,經「皮」雖然吸收率低,但日常天天都會使用,累積下來的使用量也容易被消費者忽略,如果我們非常在意吃的安全,也應該把警覺性放大到肌膚天天要用的清潔與保養品,才能夠把添加物對人體的危害降到最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