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喜歡天然的?細菌比你更喜歡?
市售產品,常會見到標榜天然,但消費者可能不知道,與我們同存於世界上的細菌,對天然成分也有著相當喜好的程度,我們該如何衡量防腐、制菌與天然成分這件事情呢?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可以選擇?

使用者:細菌無所不在,為了不讓細菌滋生,目前市售產品廠商有甚麼對策?
Sensist:的確,環境中存在著許多與我們共存的細菌,如何抑制細菌一直是人類歷史上的課題。
目前的方式大概有二類,第一種作法是透過物理的方式來抑制微生物,簡單來說,就是我們常見到的罐頭,它是以物理真空氣密的方式,來隔絕外部的氧氣,讓細菌無法孳生。
另外一種作法,就是以化學的方式來抑制細菌。古時候的人們,發現以高濃度的鹽或糖,就可以減緩天然食物腐敗的速度,甚至可以維持食品不要變質,這就是一種以脫水的方式,達到微生物不能存活的目的。
但現今工業產品,不論是食品、洗潔劑,甚至與皮膚常接觸的保養品等,最常見的大宗方式,就是加入天然成分的同時,也添加防腐劑、酒精、制菌劑、抑菌劑等,這無形中就可能讓使用者產生過敏或致癌的疑慮。
使用者:防腐劑、制菌劑等,只是一點用量,也會有影響?
Sensist:若以醫學的角度來看,毒性分為「急性毒性」、「生殖毒性」與「基因毒性」,急性毒性是指使用後產生立刻的不適感,以目前的國內法規規範,市售產品不太可能添加達到立刻不適的用量,但是,風險就在於沒有急性毒性不代表就沒有慢性毒性;像是生殖毒性會在慢慢的過程中,潛移默化的影響生殖系統與成長發育,基因毒性則是會慢性的破壞細胞內的遺傳信息,導致細胞突變成為癌細胞,這些雖然不是馬上可以觀察出來,但只要接觸就是有慢性的風險存在,消費者一定要慎選產品。

使用者:那能單獨以物理真空的方式,來達到效果嗎?
Sensist:以我們產品為例,就是使用真空瓶的包裝方式,來隔絕外部空氣,避免細菌孳生,同時維持品質,不會因為啟封而氧化,但我們曉得世界上還有不需要氧氣就可以成長的厭氧菌,如果存在於瓶內,還是有可能引起變化,因此,為求純淨與安心,仍需要添加對應的化學抑制成分。
不過,並非只有添加防腐劑、酒精這一種作法,我們也可以選擇用更安全的方式達到效果。
Sensist的做法就是研究水果為何腐敗時間不同,從中分析出植物化合物的組成,於產品中加入其不易腐敗的元素成分,並確保不會為了抑制微生物,而對使用者皮膚產生刺激性與毒性,希望透過以物理為主、化學為輔的高規格處理,讓天然與制菌之間,達到一個最安全的均衡。
